close

■新方案提出要邊調查邊保護,這樣雖然增加了普查工作難度,但對於文化遺產的保護或許能更及時。(資料圖,圖文無關)姚思東/攝
  市財政已撥1700萬元支援;將實行“邊普查邊保護邊認定”預保護機制
  ■新快報記者 周雯
  廣州市史上最大規模的文化遺產普查,確定於本月底全面啟動。昨日下午,由廣州市文廣新局召集各區文廣新局,及市規劃局名城處,共同討論完善《廣州市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方案》。記者在會上獲悉,此次普查除了不可移動的文物外,還將歷史建築和傳統風貌建築一併納入。此次文普已獲市財政的1700萬元經費補助,每個行政區獲撥100萬元。此次文遺普查不僅範圍擴大,普查過程中還要求“邊普查邊保護邊認定”,啟動預保護機制,以避免已批待建地塊中的歷史建築遭破壞。
  查什麼?歷史建築和傳統風貌建築納入普查
  “不能叫第五次文物普查,這就是文化遺產普查,和以往每一次都不一樣。”昨日下午,市文廣新局副局長趙冀韜介紹,此次普查範圍空前廣泛,包括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築和傳統風貌建築、國有可移動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四類文化遺產。結合廣州的實際情況,放寬了不可移動文物和歷史建築普查的標準,將更多有保護價值的不可移動文化遺產納入普查範圍。據瞭解,廣州市歷史建築(第一批)推薦名單已經上報省級備案,從最開始敲定的100多處,上升至目前確定的398處,此次文遺普查的範圍擴大可想而知。
  通過地毯式的普查,將收集上述四類文化遺產的數量分佈、產權管理權歸屬、保存狀況等基本情況,並建立文化遺產數據庫。昨日,市規劃局名城處處長張磊在討論會上介紹,“數據庫的建立,將打破各個局的現狀分割,不可移動文化遺產的信息將彙集到一起。”
  怎麼查?各區建普查辦,已批未建地塊優先
  文化遺產普查已經完成動員,昨日市文廣新局下達要求,每個區需組建自己的普查辦,併在月底進行人員培訓,力求在此次普查中培養一批自己的文物保護“專家”。整個普查在今年11月至明年8月展開調查階段,併在明年年底前完成資料彙總,建立數據庫。據悉,普查遵守“輕重緩急”原則,以市內已批未建地塊、“2+3+9”功能平臺地塊、列入計劃的“三舊”改造項目地塊和社會關註度較高區域的文物、歷史建築線索普查為重點,優先開展普查。
  “‘2+3+9’功能平臺地塊已經開展了調查,原先的調查不進行推翻,但需要重新梳理彙總。”市文廣新局文物處處長劉小明強調,此次普查最大的難點在於臨時保護,也就是預保護機制,“不僅要調查,還要邊調查邊保護,這無疑增大了普查工作的難度,需要全市各部門動員起來,一起合力保護文化遺產”。
  好處:數據庫的建立,將打破各個局的現狀分割,不可移動文化遺產的信息將彙集到一起。
  難點:不僅要調查,還要邊調查邊保護,這無疑增大了普查工作的難度,需要全市各部門動員起來,一起合力保護。
  焦點關註
  經費:每區100萬元助普查被指不夠用
  普查經費方面,明確要求市、區政府分級負擔。據悉,廣州市級財政將對每個區縣級的普查工作給予100萬元的經費補助,在此基礎上,各區縣級財政自設配套經費。市普查辦獲撥500萬元,加在一起,市級財政總共撥付1700萬元。據瞭解,該筆經費已經撥付到位。
  100萬元完成普查夠不夠?肯定不夠!越秀區文廣新局代表表示,越秀區的文物量占到全市的40%,100萬元肯定不夠用。其他各區也表示,補助經費不夠用,要向區里申請,是否可以有個底數?趙冀韜回應,可以在方案中完善區級財政撥款的底數,具體的數額需參考各區以往的經費。
  人手:擬投入900萬元聘文保專員
  “黃埔區雖然也沒有多少錢,但比錢更麻煩的是沒有人。如果你給我人,不給錢都行。”黃埔區文廣新局業務科室負責人孔海英吐苦水稱,“整個區文廣新局業務科室就9個人,要管文物、文化、廣電、旅游等業務,沒有文物科,也沒有專門的文保負責人。要成立普查辦,肯定也是這9個人連軸轉。”接著孔海英的話,荔灣區文廣新局負責人也表示,人手的缺乏跟編製有關係,文保的任務加重,但編製沒有跟上,致使招人更難。
  對於人手的問題,趙冀韜表示:“以往也都是臨時聘用社會人員進行普查,這次市裡要求培養自己的文物人才,需要區里的各局有自己的人參與,不能完全靠臨聘。文物保護的6000萬元專項資金中,有900萬元會用於聘請社會人員做文保專員,進行日常的文物巡查。這些人也可以幫助發現線索,一定程度上減輕各局人手緊缺的壓力。”
  保護:現狀保護都做不好,怎麼預保護?
  “普查的目的是保護,為了更有效地保護現有的不可移動文化遺產,這次要求邊普查邊保護邊認定。”張磊表示,預保護機制不僅是年內將出台的《廣州市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區保護辦法》中的立法內容,也是這次普查的重點。
  昨日的《廣州市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方案》討論稿中,明確提出預保護機制。方案中按四個文化遺產類型進行區分,普查期間發現的不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線索,以區、縣級市政府為屬地責任主體,按屬地管理原則實施現場保護,明確巡查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巡查頻率等,協同文物、規劃、建設、國土房管、城管等部門落實日常監管。如實施保護期間出現文化遺產保護線索被破壞的事件,將追究責任主體的責任。
  不過,該預保護機制的操作在現場引起討論。“日常的文物保護都很難做到位,更何況這些都不是文物,怎麼落實提前保護?”增城市文廣新局代表直言,預保護機制實施難度過大,需考慮實際的落實辦法。
  張磊對此亦表示認同,“保護的範圍從文物擴大到歷史建築線索,確實是難點所在,這就更需要聯防聯控。現在的問題是,施工在建設口,徵地拆遷在國土,違章在城管,日常巡查在鎮街,如果各部門不能聯防聯控,很難做好保護工作。需要調動各部門的積極性,參與到預保護中來。”
  近期文物被毀事件回顧
  民國建築金陵台遭強拆
  今年6月11日凌晨,越秀區詩書路金陵台兩棟民國建築一夜之間被鏟平,震動了廣州全城。廣州市政府的調查將該事件定性為: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情節惡劣的違法事件,應依法依規予以嚴肅處理。要求發展商廣州翠樺地產置業有限公司(港資)復建被違法拆毀的民國建築,並承擔所有相關費用。被違法強拆的金陵台將在今年底前開始復建,而復建項目驗收合格後可由翠樺公司繼續開發觀綠路項目。
  當事方翠樺公司早前向市規劃局承諾:12月28日前開工建設復建工程,明年11月30日前完成復建工程的竣工驗收,承擔復建所有費用。
  蘿崗先秦古墓被毀
  今年6月14日夜間,地鐵六號線蘿崗車輛段施工方將來峰崗考古挖掘警戒線內的五座古墓被挖,古墓為商代晚期到春秋戰國時期所修,歷史損失不可估量。廣州市政府通報表示,施工單位中鐵二局未依法履行保護文物發掘現場的義務,在禁止施工的考古發掘區域違規施工,對考古發掘現場遭到破壞負有直接責任。根據有關規定,由廣州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總隊對中鐵二局罰款50萬元並責令整改。
  遯廬民國民居被私改
  10月15日,位於海珠區龍導尾的廣州文保單位“遯廬”被爆出業主改動空間出租多人居住,導致這幢民國民居多處破損,變身大雜院。隨後,廣州市文廣新局給出書面回應,表示當日已赴現場查處,保護標識牌已經恢復,院內環境已經清理;兩周內恢覆文物外觀原貌。  (原標題:最大規模文化遺產普查月底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w98xwwd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