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謝克偉
  手腳勤快,幹活利索,嘴巴甜,如此稱心的保姆藉故雇主過於挑剔,只幹了7天就離開東家,雇主支付的中介費就此打水漂。
  近來,記者根據部分雇主投訴,暗訪滬上部分家政公司,發現有家政公司請“托”幫忙,惡賺中介費。
  保姆莫名“閃辭”非個案
  今年9月底,劉女士走進某家政公司,想找一名手腳勤快、幹活利索的保姆來照顧中風的父親。在家政公司的推薦下,劉女士答應讓何阿姨第二天就上班,試工3天。若試工不滿意,劉女士可不付中介費;若試工合適,劉女士須付100元中介費。
  試工後,劉女士覺得非常滿意,劉女士當即向中介交付了100元的中介費。然而好景不長,幹活一周後,何阿姨變得挑剔起來,不是埋怨老人的活多,就是說老人難侍候,活乾到第10天,何阿姨突然“閃辭”。
  劉女士告訴記者,她在過去的兩個月中已經找了3家家政公司,白白損失了300元的中介費。“其中幹活最長的一人做了兩周的時間,最短的只幹了一周。”劉女士懷疑,這3人是家政公司請來的“托”,根本不是正兒八經的保姆。
  用“托”一月多賺萬元
  隨後,記者有針對性地進行了調查,發現劉女士遇到的情況並非個案。
  記者順藤摸瓜,找到了一位熟知內情的人士。該人士證實,部分家政公司手頭上的好保姆少,就專門用“托”來賺錢。
  坐落於徐家匯的某家政公司,集中了七八名外貌不錯、幹活利落的保姆,她們是專門做“托”的。該家政公司的老總承認,用“托”可以吸引客戶,“用‘托’之後,公司一個月可以多賺5000至1萬元。”
  而滬上另一家家政公司則用“托”來賺取年費——在收取雇主一年500至1000元的服務費後,提供的首個保姆請“托”幫忙,之後提供的都是素質較差的保姆,在試用了三四名保姆後,雇主不得不另擇家政公司再找保姆,入會的年費就此打了水漂。
  老法師梳理“保姆托”特征
  一位在家政市場打拼了20多年的老法師分析,上海家政市場出現“保姆托”,主要是因為家政公司多、規模小,而保姆市場容量大、保姆素質參差不齊、雇主家庭需求大。人保部門統計的數字顯示,上海目前至少有2700多家家政公司,其中不足50家有一定規模,從事家政的企業小而分散,從業人員臨時性大、總體素質差。
  該老法師梳理出“保姆托”的幾大特征:簽訂合同前表現得異常精明、勤快,性格溫和,讓雇主對她們無可挑剔。期間,家政公司會花言巧語騙取雇主信任,讓雇主儘快簽訂合同。建議雇主在選擇家政公司時,首先要看該家政公司是否有資質。  (原標題:當心家政用“保姆托”惡賺中介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w98xwwd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