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首席記者 楊曉政 本報實習生 陳欣 程思羽 本報通訊員 陳語
  昨天,錢江晚報上刊登了“北山街曬光陰”的部分照片,不少微友覺得不過癮,意猶未盡,他們紛紛在錢報微信訂閱號“西湖曉蠻腰”後臺留言:曬光陰的照片還有嗎?還想看!
  確實,世界上最珍貴的就是經歷過歲月的洗滌後仍然陪伴在你身邊的那些人。時間的流逝改變了人的外貌,但親情和友情卻不變質。今天我們繼續刊登這些精彩的“曬光陰”照片。這19組照片就鑲嵌在北山街32號堅匏別墅白色牆垣的九個老牆“相框”內,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現場感受一把。
  一家三代公交人
  說不盡老杭州的故事
  你知道民國以前的西湖邊長什麼樣子嗎?開了一輩子7路公交車的龐培華向記者描述了這樣一幅場景:那時候去靈隱,要先坐車到一碼頭(今天的一公園),然後排隊坐船。好不容易等船慢慢悠悠地划到茅家埠,早已是下午了。
  這還不算,從茅家埠到靈隱,還要經過崎嶇的敬香古道。就是青壯年都要走上個把鐘頭,老弱婦幼就只能選擇坐鄉下的獨輪車。
  “當天來回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那時候靈隱有很多客房都是給游人住的。”龐培華回憶道。
  1922年,“游西湖車”,也就是7路車的前身正式開通,龐培華的爺爺龐阿慧成了第一批“公交人”。這一開,就是一個世紀。從爺爺到孫子,從人工吆喝到電子播報。
  在當年,用木炭燒的7路車,開車速度只有20邁,為了給游客們最好的游湖體驗,聰明的“公交人”們還編了一個順口溜:
  說公交,道公交,公交一片新面貌,有道是會掙不如會得省,會省不如會得標(算)。
  來到杭州搞旅游,交通工具坐公交, 7路車王牌車,歷史長資格老。
  湖濱是它中轉站,靈隱就是落客站,錢塘門外少年宮,車過著名北山街。
  新新飯店停一停,寶石山上看一看,勸君不要多留念,好的風景在後面。
  蘇堤春曉六吊橋,精忠報國岳王廟,曲院風荷斜對面,玉泉池水魚兒跳。
  雙峰插雲穿雲霄,九里雲松石蓮亭,轉彎古風撲面來,原來是,咫尺西天靈隱到。
  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龐培華曬的光陰老照片,是30年前龐培華和新婚妻子拍的第一張合影,一晃眼,兩口子已從紙婚走到了金婚。
  第一次抱起小表弟的她
  興奮得手舞足蹈
  看,照片里的這兩個小家伙笑得多甜。照片里這個可愛的姑娘名叫嚴毅,在北山街出生長大,是個真正的“北山人”。
  “那天剛好弟弟一家來我家玩,爸爸就帶我們一起來到西湖邊。”嚴毅回憶道,“那時候長輩總覺得我太小,不讓我抱小表弟,那天也不知怎麼的,就讓我抱了。當時我11歲。”
  一旁的老爸趕緊抓住時機,記錄下了這姐弟情深的一刻。
  12年過去了,嚴毅完成了學業,開始了新生活。雖然工作繁忙,但只要有機會,姐弟倆還是會湊在一塊兒,逛逛西湖,聊聊心事,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無憂無慮的夏天。
  當年難得一見的彩色照片
  記錄下最動人的父子溫情
  昨天刊登的其中一張老照片,7歲的小兒子摟著年輕爸爸的脖子,親昵無間;新照片中,而立之年的兒子同樣姿勢摟爸爸。
  不少粉絲在“西湖曉蠻腰”微信後臺問:照片太溫馨了,這對父子有啥故事啊?
  年輕時候的單家才是個攝影發燒友,不管走到哪都帶著個相機。“那時候我工資才20多塊,全用來買膠卷了。”
  這張照片拍攝於1983年,那一年單家才38歲,兒子7歲。單家才騎著一輛老舊的自行車,帶著即將要上小學的兒子在西湖邊兜了一個整圈。
  “騎到北山街這邊,看到荷花這麼繁茂,完全被吸引住了,就在這兒留了個念。”要知道,當時的彩色照片可是稀奇物,單家才也因此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著。
  現在,單家才的兒子38歲,孫子7歲。“生命啊,真是一個輪迴。”老人家幸福地感嘆道。
  (原標題:19組今昔對比,19段光陰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w98xwwd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